自从2023年开始,国内各种救市政策是纷至沓来。现在除一线城市以外,多数城市都放开了限购、限贷;银行也下调了房贷利率,以及首付比例;很多地方都上调了公积金贷款的额度。最近,一线城市还实行了“认房不认贷”。不过,利好政策对于提振楼市的效果并不明显,国内楼市仍旧呈现“量价齐跌”的走势。

今年1-11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2.12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23.3%;商品房销售额约11.86万亿元,同比下降26.6%。与此同时,11月10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5231元/平方米,环比下降0.62%,较上月跌幅扩大0.29个百分点,至此,二手房市场均价连续9月下滑。

导致国内利好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:第一,国内房子已经供过于求。我国有1.2亿套空置房,足够3-4亿人居住。显然,国内房子已经过剩,而不是过少。同时,在经历了20多年楼市的繁荣之后,现在有96%的家庭已经拥有1套住房,其中有41.5%的家庭拥有2套以上住房。所以,在房地产去投资化,回归居住属性之后,未来真正刚性需求会越来越少。

第二,老百姓的收入支撑不了高房价。尽管现在各种政策利好消息不断出台,但由于经历了3年多疫情之后,很多老百姓收入减少或失业,购房能力被严重削弱了,实在支撑不起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。此外,疫情之后,人们现在越来越理性了,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持谨慎的态度。多数家庭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,而选择是否要买房。

第三,老百姓买房的信心严重不足。在经历了恒大地产、碧桂园等头部房企债务违约,以及烂尾楼的情况之后。很多潜在的购房者信心严重不足,处于观望状态之中,主要是大家担心买了期房之后,也会落得一个烂尾楼的结果。

与此同时,前些年央行的三道红线,以及房企销售持续低迷,最近这两年房企的资金链普遍不足,往往在建造商品房时会偷工减料,这样一来,新建商品房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。所以,很多人对买房的热情也大不如过去了。

最近,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下发《关于规范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,该文件明确指出,将会加快保障房规划和开发力度。力争在未来5年内推出600万套保障房,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。

该计划将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武汉、东莞、西安、乌鲁木齐、哈尔滨、苏州、贵阳、昆明、佛山、福州、长春、南昌、常州、宁波、青岛、济南等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的35座城市进行试点。对此,经济观察报将其称之为“新一轮房改”即将到来。

不过,也有一些人担心,新一轮房改的到来,将会像第一轮房改那样,带动各地房价大幅上涨。而对于未来房价还会大涨的顾虑,经济学家马光远早已经用二句话给说透了。第一句话“房地产作为中国最好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”。第二句话“未来房子逐步回归到居住属性”。

事实上,这一轮房改与1998年的第一次房改有本质上的区别。98年的房改是把房地产由分配制度推向市场化,却忽略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托底。而这次的房改就是要弥补98第一次房改留下来的“短板”。既要让现在的楼市完全市场化,又要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的居住需求。

而在新一轮的房改之下,未来房地产市场分成两大块:40%是商品房市场,房价是由市场来决定,政府不再干预。另外还有60%则是保障房。保障房的价格要低于周边商品房价格,但是低收入群体在购买了保障房之后就不能在市场上交易了。

显然,将来商品房市场的很大一部分需求,会被保障房市场分流。最终,商品房市场会去投资化,逐步回归到居住属性。所以,新一轮房改不仅不会使当前下跌的房价继续大涨,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商品房市场去泡沫的进程。

本文内容(包含图片或视频在内)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胖小鸭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